在污水處理中不同類型的穩定塘有哪些?
在污水處理廠的實際應用中,穩定塘通常作為機械預處理或完整的活性污泥系統的后處理工藝(此時,穩定塘為三級處理單元)。穩定塘系統一般由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生態凈化塘組成。
1、厭氧塘
在厭氧塘中,污染物沉淀形成污泥,并通過厭氧反應逐漸被消化(有機物被礦化,同時釋放二氧化碳、甲烷和硫化氫氣體)。這一系統能夠作為初級處理單元去除污水中可沉淀的有機成分。
2、兼性塘
兼性塘用作初級和二級處理單元,在上層進行好氧反應的同時在污泥底層進行厭氧反應。這兩種反應存在的相對區域大小隨進水污染物濃度的波動而變化。
有機物的去除主要依靠好氧菌完成。反應所需的氧主要來自藻類(微型植物)的光合作用,受風影響的水面氣液交換起次要作用。因為最優先生長的是微藻類,這個系統也叫做微植物穩定塘。
太陽輻射為藻類生長提供了能量。這些藻類的生長利用細菌降解產物和污水中可被同化利用的組分。
實際上,污水的凈化是通過由細菌、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所組成的生態系統完成的。
考慮到對光線穿透水面的影響,兼性塘中無需種植大型水生植物(浮萍、蘆葦)。
兼性穩定塘的應用最為廣泛,其適用于在溫帶和熱帶地區處理低濃度的污水。
3、好氧塘
這種穩定塘也是微植物穩定塘,其運行方式與兼性塘幾乎一樣,但由于處理的污水有機負荷低,在本質上是好氧型穩定塘。
作為二級處理尤其是三級處理工藝,好氧塘是排放處理水前的最后一級處理工藝,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糞大腸菌。在實際應用中藻類會迅速繁殖(特別是在炎熱天氣時),這會對出水水質有一定影響(懸浮物),即使排放標準允許藻類存在(檢測濾出水樣)。
4、水生植物塘
水生植物塘的生態系統中存在大型水生植物或肉眼可見的植物,其存在形式為浮游態(例如浮萍、水葫蘆、水浮蓮)或固定態(例如蘆葦)。
這種穩定塘應用于低濃度污水的二級或三級處理,處理效果還有待檢驗。事實上,采用這種工藝意味著需要定期對水生植物收割清理,工作會非常繁重。
5、曝氣塘
這種人工穩定塘的占地面積明顯小于自然形成的穩定塘。通過采用漂浮或固定安裝的機械曝氣裝置或注入空氣的方式進行混合和人工曝氣。曝氣塘內的生態平衡與傳統活性污泥法類似。但是,由于系統中沒有污泥回流,微生物濃度始終較低,沉淀速度緩慢。
作為整個處理系統的最后補充,或者設于厭氧塘下游的二級處理,這一工藝適用于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處理。目前傾向于采用由若干個穩定塘串聯而成的兼性曝氣穩定塘工藝。
污水經曝氣塘處理后,再通過最終出水穩定塘(見好氧塘)或者若干個能夠降低細菌濃度的穩定塘進行深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