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池的日常維護
消化池的日常維護操作內容包括:①取樣分析;②清砂和清渣;③攪拌系統維護;④加熱系統維護;⑤消化系統結垢;⑥消化池停運的檢查與處理;⑦消化池泡沫與控制;⑧消化系統保溫;⑨安全運行。
解說:
①定期取樣分析檢測,并根據情況隨時進行工藝控制。與活性污泥系統相比,消化系統對工藝條件及環境因素的變化,反映更敏感。因此對消化系統的運行控制就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努力。
②運行一段時間后,一般應將消化池停用并泄空,進行清砂和清渣。池底積砂太多,一方面會造成排泥困難,另一方面還會縮小有效池容,影響消化效果。池頂部液面如積累浮渣太多,則會阻礙沼氣自液相向氣相的轉移。一般來說,連續運行5年以后應進行清砂。如果運行時間不長,積砂積渣就很多,則應檢查沉砂池和格柵除污的效果,加強對預處理的工藝控制和維護管理。
③攪拌系統應予以定期維護。沼氣攪拌立管常有被污泥及污物堵塞的現象,可以將其他立管關閉,大氣量沖洗被度塞的立管。機械攪拌槳有污物纏繞,一些處理廠的機械攪拌可以反轉,定期反轉可甩掉纏繞的污物。另外,應定期檢查攪拌軸穿頂板處的氣密性。
④加熱系統亦應定期檢查維護。蒸氣加熱立管常有被污泥和污物堵塞現象,可用大氣量沖洗或拆開清洗。套管式和管殼式熱交換器易堵塞,螺旋板式一般不發生堵塞,可在熱交換器前后設置壓力表,觀測堵塞程度。如壓差增大,則說明被堵塞,如果堵塞特特頻繁,則應從污水的預處理尋找原因,加強預處理系統的運行控制與維護管理。
⑤消化過程的特點,使系統內極易結垢。原因使進泥中的硬度以及磷酸根離子在消化液中會產生大量的氨離子結合,生成磷銨鎂沉淀。
⑥消化池使用一段時間后,應停止運行,進行全面的防腐防滲檢查與處理。消化池內的腐蝕現象很嚴重,既有電化學腐蝕也有生物腐蝕。消化池停運放空之后,應根據腐蝕程度對所有金屬部件進行重新防腐處理,對池壁應進行防滲處理。另外,放空消化池后,應檢查池體結構變化,是否有裂縫,是否為通縫,并進行專門處理。重新投運時宜進行滿水試驗和氣密性試驗。
⑦一些消化池有時會產生大量泡沫,呈半液搬固狀,嚴重時可充滿氣相空間并帶入沼氣管路系統,導致沼氣利用系統的運行困難。消化池的泡沫有時是由于污水處理系統產生的諾卡氏菌引起的,此時曝氣池也必然存在大量生物泡沫,對于這種泡沫控制措施之一是暫不向消化池投放剩余活性污泥,但根本性的措施是控制污水處理系統內的生物泡沫。
⑧消化系統內的許多管理和閥門為間歇運行,因而冬季應注意防凍,應定期檢查消化池及加熱管路系統的保溫效果;如果不佳,應更換保溫材料。因為如果不能有效保溫,冬季加熱的耗熱量會增至很大。
⑨安全運行。沼氣中的甲烷系易燃易爆氣體,因而在消化系統運行中,尤應注意防爆問題。首先所有電器設備均應采用防爆型,其次嚴禁人為制造明火。經常對系統進行有效的維護。可以設置甲烷濃度超標及氧氣報警裝置。